3.0
霍尔格·洛文纳德勒,安娜·林达尔,比耶·马尔姆斯滕,耶特鲁德·弗里德,内米·布里泽,约迪丝·彼得松,拉塞·克兰茨,扬·莫兰德,埃里克·黑尔,奥克·弗里德尔,道格拉斯·霍格,Ami Aaröe,托尔尼·安德伯格,英格玛·伯格曼,Rolf Bergström,John W. Björling,Ingrid Borthen,Gustaf Hiort af Ornäs,Svea Holst,基基,乌诺·拉松,彼得·林德格伦,Gunnar Nielsen,Charles White
7.0马特·兰特尔,凡妮莎·米尼洛,妮可·帕克,克莉斯塔·弗拉娜甘,金·卡戴珊,伊克·巴里霍尔兹,卡门·伊莱克特拉,托尼·考克斯,泰德·希根布尔克 ,Nick Steele,Valerie Wildman,诺亚·哈普斯特,米雪儿·朗,沃尔特哈里斯,罗兰德·基金格,普雷斯顿·詹姆斯·希利耶,约翰尼·罗克,大卫·博恩,Jared S. Eddo,小泽吉郎,劳伦·戈特利布,卡特琳娜·诺曼,奥德拉·格里菲斯,多米尼克·凯利,Brandon B. Helmes,Halley Rachal,Kenny Yates
4.0理查·基尔,爱德华·诺顿,劳拉·琳妮,约翰·马奥尼,阿尔法·伍达德,弗兰西斯·麦克多蒙德,特瑞·欧奎恩,安德鲁·布劳尔,斯蒂文·鲍尔,乔·斯帕诺,托尼·普拉纳,斯坦利·安德森,毛拉·蒂尔内,乔恩·塞达,瑞格·罗杰斯,肯尼斯·提加尔,Diann Burns,莱斯特·赫特,Randy Salerno,兰德尔·斯莱文,迈克·巴卡雷纳,Lenny Wilson
有太多不理解的与暧昧的部分。向我显现的一种表达是,世间的暴力无法消除,诗人与其作品间的暴力亦同;后者不断毁灭和再生,但前者呢?是某不可阻挡且不可逆转的外部的爆破,还是,如果引入镜子的逻辑,能够被理解为(在此意义上,则应当是“是”)诗人之内部的翻转和外溢?——突然意识到这正是“血”,于是这两种意义都可以为真:作为肉身之物的血必然会流尽,正如男孩和诗人的第二次死亡(死亡是尘世的终点),但这并非镜中世界的法则。这种双重性(是否可以归纳为诗人与世界的关系?),as a whole,真是一个迷人——兼有致命之义——的悖论。